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热点报道 > 正文

王同坤同志在中层干部暑期培训班上的报告

作者:学院 时间:2015-09-20 点击数: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全力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
王同坤
(2005年9月5日)
这次中层干部培训班,传达了省高校领导干部座谈会的有关精神、听取了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进行了大会交流,彦怀书记对干部换届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新一届中层干部提出了5点希望和要求,这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要深刻领会、努力践行。其他各位校领导分别从分管工作的角度,谈了现状、问题、思路和对策,有的宏观、有的具体,各具特色,讲得很好,我都赞同。当前,我们国家包括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校也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定位,正处在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扎实推进。基于此,我把今天报告的题目确定为: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
一、转变观念,努力破除应用型大学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关于应用型大学建设问题,我在去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在教代会报告中、在接受学生访谈时,都从不同角度讲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认识还需要不断深化,还存在一些误区。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观念转变是先导,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很难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因此,我想结合实际,首先谈一谈建设应用型大学要克服的几个认识上误区:
第一个误区: 把建设应用型大学看作是降低层次、向高职靠拢。关于大学的分类,从国际到国内,因依据不同、分法不一,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大多学者,倾向于按照培养人才的不同,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三大类。一般认为,国家重点大学即“985”“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主要担负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属于“研究型”大学,但其中一些高校也提出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主要担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体上应属于“应用型”大学,当然其中一些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也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高职高专类院校主要担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众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自觉不自觉照搬研究型大学的模式和做法,致使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由此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和人才短缺的现状并存,难以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简单说,就是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脱节的现象。由此可见,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属于人才培养的不同类型,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提出,建设应用型大学,并不是降低层次、向高职靠拢,而是要在应用型大学这类高校中,争创一流。从国外的实际看,不只是研究型的大学才是高水平的大学,应用型大学同样可以建成高水平的大学。
第二个误区: 认为我校已经是应用型大学,无需兴师动众再转型。实际上,从我校的办学历史以及一直以来对办学定位的表述看,的确一直就是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做得还很不够、特色还不突出,还没有能够建立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校在先后经历合校、更名、规模扩张、办学主体迁移、两次接受教育部评估、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等一系列奋斗历程,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在与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一样,自觉不自觉地在向研究型大学借鉴和学习,再加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致使原有的一些办学特色逐渐淡化,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在我校同样存在。认真分析一下我们学校在河北省高校中的位置,前有11所受到重视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后有众多办学特色鲜明的高职高专,正处于不前不后、不进则退的中间位置,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很大的危机。现在,从国家到河北省,都提出要支持和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这对我校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而且,一定要以此为契机,全面动员、形成共识,深入推进改革、努力办出特色,真正实现办学定位的理性回归、内涵式发展,推动学校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个误区: 把建设应用型大学简单理解为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课时。不可否认,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该高一些,但这只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一个方面。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大学,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的调整问题。教育部早就明确提出,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主要是对已有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路和模式的调整,不是简单地挂牌和更名。关键是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大家认真想一想,我们是否做到了?首先,是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的对接问题。据招生就业处统计,今年第一志愿报考率,有4个专业为零;有8个专业在10%以下。如果再结合就业率、考研率、转专业率等指标进行一下系统分析,就会发现我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原因、思考对策。其次,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问题。我想,有的教师可能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上课就是拿本教材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一个讲稿讲几年,不能够根据快速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去更新教学内容等等。再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问题、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问题;还有,就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等等。因此,一定不能把建设应用型大学简单地看作是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这样简单。这是一个需要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考核方法等进行综合改革的系统工程。在这里,我还是要再次强调,各二级院(系)和各个专业,一定要认真思考,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我想,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于比研究型人才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比技能型人才具有更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把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初步总结为: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
第四个误区: 认为建设应用型大学只抓教学就可以了,不再需要重视科研工作。首先,应当明确,我们所要建设的应用型大学,应该比新升本的院校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讲,科研工作不但不能削弱,还应当进一步加强,但同样需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因为:第一,科学研究是国家赋予高校的四大功能之一,是高水平本科院校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别于高职院校的重要特征。第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科研工作来支撑。试想,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科研能力,怎么去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又如何谈得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水平的科技示范基地,既能对地方产业发展起到科技支撑或引领作用,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又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先进的实践场所。第三,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不但应该有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应当有专业学位方面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工作,这些目标就很难实现。第四,要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做好科研工作。在更名大学问题上,现在有四大制约因素:分别是在校研究生数量少、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低、缺乏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校园总面积不够。在此,也必须明确,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今后,要根据这一要求,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努力培育优势、形成特色。有资料显示,欧洲应用技术型大学都十分重视科研,尤其是应用性科研。而且,某些应用技术型大学,其科研实力相当雄厚。德国的许多应用技术大学,在科研上有与研究型大学分庭抗礼之势。我们一定不能把学校建设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应用型大学,更不能蜕变成高职高专的水平。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至少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是高水平的应用性科学研究;三是高水平的社会服务。
第五个误区: 认为建设应用型大学应引进的是实践一线技术人员,今后不必再引进博士等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毋庸置疑,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提升教师的职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主要措施应该是:一方面要重视现有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出更多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聘请一批实践一线的高层次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使整个师资队伍具有“双师”的功能。大家注意,我这里讲的不是引进,而是作为兼职教师。去年,在法国培训考察时,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他们的教师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教师,这从办学效益上来讲,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建设应用型大学,更需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实践教学队伍。当然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完全排斥对实践一线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引进,但总体上讲,引进的应该是少量急需的,重点通过兼职解决。那我们重点引进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才呢?当然应该是具备博士学历学位的高层次人才,其中最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或说领军人物。因为,高学历的博士与“双师”要求并不矛盾,博士注重自身实践能力和应用性研究能力的提升,一样可以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而且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现在,国外大学教师队伍中,博士教师所占比例很多都达到了100%;就连香港和台湾的大学,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等,博士教师的比例也都达到了100%。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就不可能建成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第六个误区: 认为应用型大学建设主要针对理工类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太适宜。这种认识,说到底还是对应用型大学内涵理解得不深。 应用性不是理工类专业的专利,也包含人文社科。建设应用型大学主要是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是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绝不仅仅是应用型的理工类人才,当然也包括人文社科类人才。正是因为如此,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涉及到转型发展的提法上与以前有所变化,今年强调的是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而以前讲得是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现在删去了“技术”二字。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的解读是:“提技术的话,容易让人联想到只有理工科才能与转型挂钩。现在的应用型口径更宽,不仅面向机械、电子、土木、化工等方向,护理、师范、文秘、国际贸易等也都是应用型专业”。
        二、明确思路,抓好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几项重点工作
目前,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学校也已经被列为河北省转型发展的试点院校之一。但在建设什么样的应用型大学、如何进行建设的问题上,大家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也可能不尽一致。而这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希望全体中层干部都能够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通过研讨形成共识,并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根据国内、省内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我校的发展目标可以定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这次培训会议上,向大家印发了转型发展的行动方案,供大家讨论完善,主要想解决如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问题。现在,我重点谈一下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几项重点工作,也作为对转型发展行动方案的解读。
(一)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整体转型”的总体部署,努力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总体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全校整体转型,实现更名大学的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较大)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具体讲,要在以下6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 与市场需求对接的专业设置机制基本形成;二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成熟;三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完善;四是体现行动导向特点的教学方式改革基本完成,五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创业水平显著提升;六是应用性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能力显著增强。
  (二)转型发展中应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1 .思想观念转变是先导
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转型发展的成功。做任何事情,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开创性地做好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目标定位,深刻认识应用型大学的内涵要求,厘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进工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转变思想观念,首先需要各级领导带头,如果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还不如一般教师,就很难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大家也不会信服。同时,思想观念的转变,又不能仅仅停留在领导干部层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和带动全校师生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转型发展成功的关键。这也是我们今年还要继续组织进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的目的所在,希望有关部门和二级院(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在新学期继续推进和抓好。
2 .教育教学改革是核心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因此,要实现转型发展,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大学,核心是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称之为专业综合改革。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在有关场合多次讲过,这里不再展开。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的专业第一志愿生源很少、有的专业就业率不高、有的专业存在市场需求过剩问题等等;二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还很薄弱,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三是课程体系架构还不够合理,行业或产业需求导向、能力本位的意识还不强,还没有能够跳出学科知识导向思维的禁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人设课现象;四是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几年不变的讲稿、照本宣科式的讲授、千篇一律的考核方法等等,在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可以说是任务艰巨、事关成败。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20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并从中遴选出了9个重点建设专业。我多次讲过,总的感觉是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还没有能够跳出原有学科导向的禁锢,还需要大胆的试、大胆地闯。
3. 坚持特色发展是根本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面对高等教育趋同化的普遍问题,我们在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大学之初,就要牢固树立特色发展的理念。与先进对标,但不盲目攀比;向先进学习,但不简单盲从;努力争取支持,但不等待观望。要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立足现有基础和实际,着力培育和凝练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主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之路。青岛农业大学是以农科为优势、本科历史较长高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代表,重庆文理学院是以师范为特色、合校后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典型,黄淮学院是新生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的典范,他们各有特色。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原来和我们一样以农科为主、起步于中专、在县城办学,但现在他们发展的很快,大有超越山东农业大学之势。他们不但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办学特色,并在努力培育农科优势地位的同时,以农科为依托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交叉学科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法学以农业知识产权、植物品种法律制度化等为研究选题,社科研究也在体现与农科结合的优势和特色。
当然,我校也有自身的特色,但还不够突出和鲜明。面对省内、国内高校的激烈竞争,在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如何培育形成真正的特色和优势,需要大家高度重视,需要更多探索、创新和实践。
4.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的主体,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是重中之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不可能建成高水平的大学。上半年外出考察,一路走来,最大的感慨就是: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都非常大。近年来,我校虽然也提出要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加大了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但与走访的几所高校相比,存在的差距很大。还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他们现在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现有博士学位教师530人,“十三五”期间计划要达到800人,我们现在只有146人。河南科技学院和我们同属于职技高师类院校,他们实施“重奖”的政策,激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并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根据面目前师资队伍的现状,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好的教师应该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今后要集中力量抓好这项工作,努力把师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前面讲过,建设应用型大学,还必须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也是今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5. 实验实训实习平台建设是保障
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跳出知识本位、体现能力本位,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和重视“理实一体化”或“ 教学做”一体化。 因此,建设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性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基地), 形成完善的知识与技能相融合的实验实习实训体系,对 应用型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欠账比较多,尽管这几年加大了对教学设备采购的投入,但与需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今后将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应用型大学的一项基本保障,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建设的力度,下力量做好。除此之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还将考虑在适当时机,扩建或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园,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同时,学校也鼓励各二级院(系) 采取与企业共建等多种方式建立建设各类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同样,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他们已经建有4万平米的校级中心实验室,又正在新建6万平米科研大楼,同时在胶州还设有近800亩的农科实验场站。无疑,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6. 体制机制创新是驱动
大家知道,我们学校最早是在中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间又经历了两次合校,应当说办本科的体制机制比较薄弱。在经历了两次教育部评估之后,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本科办学需要的制度体系,但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面对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大学这一新生事物,体制机制方面不适应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靠什么激发调动?人的思想、行为,靠什么规范和约束,关键在制度、在体制机制。因此讲,创新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新型治理结构,是激发转型发展活力,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重要驱动。
根据我校的现状,体制机制的创新,主要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建设应用型大学的体制机制保障体系。如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 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机制;有利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吸纳行业和企业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的合作办学机制;鼓励广大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使用新教学方式方法的政策机制;以社会和市场评价为核心,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推广能力为评价标准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等。二是适应现代大学制度的体制机制保障体系。包括干部、人事、财务等方面。总起来讲,差距很大、任务艰巨,事关成败、急需破题。在这个问题上,有关职能部门责任重大。因此,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结合这次干部换届后制定任期目标任务的时机,认真谋划、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务求取得实际成效。
7. 校园文化建设是灵魂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后来有人在“大楼、大师”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两个字“大气”,也就说,办大学既需要“大楼”、更需要“大师”,还应该有“大气”。这里的“大气”,实际上讲的就是大学文化。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同样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一所大学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对于我们学校来讲,由于多校区办学,且经历两次合校,所以校园文化的原有基础和目前现状都很薄弱,硬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和软件方面的“三风”建设等都需要加强。
8. 扩大对外宣传是助力
一所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两大方面,一是内因,即办学实力和水平,主要表现在培养人才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社会服务的能力;外因是对外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家都知道,现在有不少大学排行榜,虽不是官方行为,但社会影响很大,特别是对考生的影响很大。去年,在法国培训考察时,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从总统、官员到教师,都对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的排行榜非常关注,他们简称“上海排名”(当然,他们对排名结果并不服气),甚至因此启动了全国性的院校合并,为什么?主要是为了争夺中国的生源。当前,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的应属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排行榜,其评价结果已成为全国考生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需要指出的是,无论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还是武书连大学排行榜,都是根据一定的指标数据排序的。所以,在大力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要及时客观地把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改革发展的各项成果和成效宣传出去,把学校办学的各项数据指标及时公布出去,把师生中的优秀代表和优秀毕业生代表的典型事迹推介出去,这本身在加强对外宣传的同时,也侧面为大学排名机构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今后,一方面要加强内涵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宣传。不仅学校层面要重视,各二级办学单位也应如此。
当然,应用型大学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就像一部机器,每一个螺丝钉都有作用。刚才所讲的,主要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考虑的,其它方面的工作也很重要。比如,没有校园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校园和学生的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还有,要建成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自然需要有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做支撑。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应当围绕建设应用型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性研究、创建应用型大学来推进和展开。
三、关于“十三五”发展构想和今年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关于“十三五”发展构想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展望“十三五”,我们需要认真谋划与实施一些事关学校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今天主要讲四个问题,同与会同志一起思考。
1. 关于深入推进转型发展问题
自2014年5月以来,学校认真谋划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大学工作,已顺利成为河北省首批试点高校。同时,我们成立了应用型大学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办公室,开展了应用型大学建设集中调研工作,完成了转型发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遴选,正在全校范围开展教学思想观念大讨论。可以说,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一个扎实的基础。但就这件工作的“重要性”而言,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和我校转型发展的行动方案,从今年下半年到整个“十三五”期间,建设应用型大学仍然是我们工作中的重大任务,是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今后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提升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组织化水平。目前,虽已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办公室,但转型工作事关重大,作为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组织”来确保工作的持续推进。因此,一方面,要建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常规例会”制度,真正做到“领导有效”;另一方面,要使专家组与办公室做到协调联动、彼此依托,充分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再有,就是转型办公室需要有专人负责、专人研究、专人管理,否则,将会导致工作的不深入、不细致、不规范。二是尽快印发转型发展行动方案,并出台学校转型发展工作细则。方案确定之后,就进入了一个一个扎实、具体、有效的落实和工作积累过程。因此要求教务、人事、组织、科研、学生、后勤等部门,都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各司其责,特别是要抓好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按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不折不扣的抓好落实,三是要集中破解应用型转型过程中的“难题”。如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到底与学术性本科有何不同,与高职有何区别?课程建设问题,既不能照搬学术本科,又不能照搬高职,应采用何种开发模式?“双师”到底是“双师”素质,还是“双师”队伍?如何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方式、新方法、新技术等等。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一个个的破解,并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2. 关于申请更名大学问题
更名大学是大家的期盼,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问题,而是推动学校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更名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建设、推动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因此,实现更名大学,是“十三五”期间学校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去年,我和彦怀书记曾专门去省里争取支持,看能否在2015年这一轮东部地区高校设置审批中挤进去,得到的结果是我们因为没有在几年前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列入省里计划,在这一轮中已不可能把别人挤出来、把自己加进去,因此只能在“十三五”期间考虑了,这也是前段时间没有再提这个问题的原因。“十二五”期间列入省里计划更名大学的院校是石家庄经济学院,列入升本计划的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高专院校。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我们只有先列入省里计划,才有资格上报教育部评审。目前,我们已经将有关报告上报了省教育厅,现在要做的就是争取务必列入河北省“十三五”规划。按照教育部原来的部署,高校设置审批,东、中、西部3年一轮,今年正好是东部地区,也就是说下一轮的机会是在2018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那么,我们的差距主要在哪里呢?前面已经提到过,一是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少,规定要求至少应达到专任教师人数的20%,我校目前仅有146人,约为15%;二是研究生数量少,规定要求达到本科总数的5%,应该是861人,现在是418人;三是科研经费数量少,规定要求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学校至少应达到500万元,其他类高校至少应达到3000万元,如果按照社科为主类达标,按其他类则不达标;四是缺少国家级科技奖励,规定要求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我们缺少的是国家级奖励,据说这还是一个重要指标;五是校园土地占地面积不够,规定要求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我们尚缺600亩地。文件要求共涉及到19项指标,其它指标大多符合或者稍加努力就可以符合要求。现在,看起来是5个主要指标,实际上除了校园面积外,核心问题是人才短缺,有了人才,上述指标都好实现。
前两年,我们已经成立了大学建设专项组,从现在开始要立即着手重新启动工作,因为时间已经很紧。要尽早提出整体行动方案,及时跟进相关政策,做出详细的指标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实施有效督促、扎实推进建设。同时,要积极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力争在“十三五”或者说2018年更名成功。转型发展,建设应用型大学,也可能是我们争取更名的一个有利因素,这类大学的指标有可能与一般院校要求不同。
3. 关于积极推进集中办学问题
根据大学建设标准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我校更名大学在生均土地面积方面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多校区办学不仅成本过大,学校空间纵深感、以学科交叉为标志的学府“氛围”一直难以凸显。因此,积极谋划集中办学是大家一直以来的夙愿。
前段时间,我和彦怀书记等领导,先后两次去过北戴河新区,北戴河新区领导也来过学校,专门争取和研究过集中办学的问题。应当说,这项工作一直是领导层考虑和谋划的重大问题之一。新校区建设是个大事,由于现在正处于磋商阶段,所以只能限于在领导层推进,一旦有了眉目,将会通过一定的形式征求大家的意见,争取教职工的意见。
当然,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不能够实现校区的整体搬迁和集中办学,也不意味着学校的未来就没有前景,学校还有其他的考虑,将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主体校园进行“精致化”建设。相信“十三五”期间,学校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4. 关于持续推进“四大战略”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校提出了“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总体思路,部署实施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开放活校”四大战略,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立德树人、能力为本、突出应用、打造品牌”基本要求。总共48个字。总体来看,有的方面落实的比较好,有的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十三五”期间,在已经明确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我们仍然要坚持总体思路不变,坚持推进“四大战略”的基本任务不变,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变。持续推进、抓好落实。
(二)关于今年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是 按照上级要求,继续组织开展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 要组织专门力量编制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也要求个二级单位,认真编制好本单位“十三五”规划。
三是 继续深入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工作,出台转型发展行动方案,抓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组织好转变思想观念大讨论。
四是 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并把审核评估工作和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在平时,避免到接受评估的时候临时突击;要做好硕士点接受国家评估工作,确保顺利通过。
五是 继续推进和抓好“三风”建设工作,把“三风”建设和师德建设、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细化分解各项任务,抓好督促检查。
六是 抓好新生入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高度重视和努力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抓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七是 抓好学术委员会章程的修订工作,按要求调整形成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现在,干部换届已经完成,时机已经成熟,下半年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努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是 修订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在年底前出台2015年分配方案;研究出台新一轮(2018-2000)专业技术职务分级聘任办法,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九是 研究提出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十是 修订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简化财务审批手续。
十一是 抓好部分基建工程项目的完工验收和及时启用工作,以及学生公寓的开工建设工作,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十二是 抓好食品安全、基建维修、校园环境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开学后食品不涨价、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十三是 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稳定实这根弦,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关于今年下半年的工作,年初已经引发了工作任务分解表,今天只是强调了其中的部分工作,希望大家还是要按照年初的任务要求抓好落实,更希望开创性地做好工作。
同志们,换届工作已经完成,新一届中层领导班子已经组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进行,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 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和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为把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2010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地址: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360号  邮编:066004  联系电话:0335-8058250

领导信箱:jmxpgb@126.com